会计事务所物联网平台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028-68098009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动态
会计强国梦的构筑与追寻
 [打印]添加时间:2022-07-23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89
   2005年7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会计学术年会上,时任财政部部长助理王军首次提出要实施领军人才工程。9月2日,财政部急件发出了关于开展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通知,对开展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组织领导、培训对象的选拔、实施方案都作了具体的部署。财政部决定成立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各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培训对象选拔推荐,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具体承担培训教学任务。12月10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迎来了被誉为是“黄浦一期”的56名学员。从此,中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启动,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也迈出了新的步伐。
 
  从发出通知到正式开始上课,这期间完成层层推荐、选拔、考试以及最终确定录取,用了短短的100天时间,从中足见财政部重视的程度之高。高度重视还不仅在于高效率,甚至连培训的投入也都由单位、国家承担。通知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按标准给予补贴,其他费用由国家会计学院专项经费解决。
 
  为了打造真正合格的会计领军人才,财政部对首批录取参加学习的会计人员采用了极为严格的选拔程序。首先由各省市及中央各主管单位推荐,然后按要求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后方能进入笔试;笔试考试合格后还必须通过面试,面试通过后最终确定录取人员。据了解,首批具备资格的候选人有730人,而最终录取的只有56人,录取的比例仅为7.67%,仅为近年来全国高校录取比例的1/3,其选拔的严格程度足见一斑。
 
  为了保证首批学员的教学质量,财政部在培养的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财政部提出,要创新培养机制、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建立约束机制与跟踪培养机制等;要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在职学习与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行课题研究制度、导师辅导制度、制定阅读题目制度、远程教育制度、交流研讨制度以及学员成果反馈制度;要以学员需求作为教学计划与设计的导向,做到量体裁衣,有针对性。
 
  为了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承担教学任务的国家会计学院也作了精心的安排。我国著名会计学者、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教授介绍,学员学习的内容覆盖了前沿理论、操作实务及道德修养,除学习经济、财会、金融、财税、战略、组织管理及职业道德等近20个方面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外,还组织系列论坛及沙龙活动,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就财经、政治、哲学、历史、文艺等领域的话题进行演讲、对话等,全方位多视角地增强学员的知识与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全能型的会计领军人才。
 
  2007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会计领军人才十年培养规划》。这是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既是系统规划与实施会计专业人才的指导性文件,更是面向未来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前瞻性制度安排。培养目标是: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合理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以及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等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开展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会计领军人才的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开展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企业、行政事业、注册会计师、学术等4类,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选拔培养1000名左右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更令人鼓舞的是,2010年发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将此计划再“升级”。到2020年,培养2000名左右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当会计行业领军重任。着眼于提高大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培养造就900名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企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着眼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培养造就200名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着眼于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形成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培养造就700名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人才;着眼于丰富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占领国际学术制高点,培养造就200名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
 
  实施以来,会计领军人才这项关系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战略工程不仅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还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建设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是国家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担负会计专业人才教育重任的国家会计学院,是我国会计高端人才教育的基地。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成立了国家会计学院。国家会计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已经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会计、审计、财经、金融等经济类专业高级急需教育综合基地。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经济类高端管理人才超百万人次。国家会计学院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还在打造精品、创立品牌、凝聚人才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加快高级经济、财务管理人才建设、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
 
  全球著名学府牛津大学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建设国家会计学院,是中国政府以会计为契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国家会计学院对于在中国普及市场经济的知识与理念、宣传与推广国际会计准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对于其他转型与发展中经济体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的成功植根于领导者的远见与能力、植根于富有效率的行政体系及独特的国情。这些经验,其他转型及发展中的经济体无法全盘复制。
 
  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国家人才建设实施的重大政策。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工程启动后,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作为高级会计人才建设的另一重大工程在2005年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级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协商研究,决定在我国实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和储备会计专业人才。
 
  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是国家人才战略直接针对包括会计专业人才在内的专业人才建设所提出的主要任务及重大工程。
 
  会计继续教育在中国会计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承担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知识更新及会计技能提高的重任,是我国会计最为重要的智力支持系统。
 
  近年来,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始终在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会计继续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普及型向高精型转变,由常规型向长效型转变,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由本土型向国际型转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以注册会计师专业为代表,在巩固深化国内继续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国际会计组织合作,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澳洲会计师公会(APC)和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签署协议,合作开展注册会计师培训和考试项目合作。
 
  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美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行业成熟发达国家及地区进行境外实习培训。这些创新不仅为全国会计人才培养发挥了示范效应,也丰富了会计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更为行业发展壮大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一个规模宏大、分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会计专业人才大军,活跃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中,他们为会计强国梦贡献出了全部的智慧与力量,无愧于时代寄予的期望。
 
  2009年10月3日,在人们还沉浸在隆重纪念共和国60华诞的喜悦气氛中时,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迎来了重大喜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己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是中国会计励精图治、振兴图强、重构版图的攻坚克难”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发布后,人们惊异于一个中介行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回顾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从陷入全社会信誉危机的行业成为一个重获社会信赖的行业,从一个积弱分散的行业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行业,从一个各自为战的行业成为具有核心党组织系统的行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书写了改革发展的神话与奇迹!本世纪初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头顶“另外一重天”,即空前的信用危机、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大的外资攻势、薄弱的行业基础。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行业提出了旺盛需求,而行业因实力不强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世纪之初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出路在哪里?这不仅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重塑诚信,做大做强。会计管理决策者发出了强有力的号召。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命线,是行业生存发展的基石,这是被注册会计师行业诞生以来的无数事实证实的定律。曾是国际“五大”会计公司的安达信有近百年执业史,最终因为未恪守诚信底线而轰然倒塌,我国“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为丧失诚信而解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誉是社会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获得的、在社会上公认的信用和声誉,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默默影响着社会主体的形象。讲求信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信誉中的“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而是将信用作为其最基本的内涵。“信”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和推崇,被视为立业之本、兴业之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会计诚信学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将诚信作为基本原则,提出要坚持诚信为本、质量第一。要始终把诚信建设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宗旨,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立场,全面提升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使注册会计师行业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信赖的专业服务行业。
 
  当时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对会计诚信建设有着独到的论述和深层的思考。早在2005年主政全国会计工作伊始,他就提出了系统完整的“中国会计诚信精神”论断。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诚信内涵应用于会计行业,提出了“诚实守信的品格,客观公正的意识,开放广阔的胸襟,进取创新的追求”四位一体的中国会计诚信精神的理论体系。他指出,诚信是会计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会计行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立家之本、发展之道、生存之基,是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他告诫,没有良好的信誉,就不可能有品牌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也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公众的信誉和客户的信赖。只有让注册会计师的签名成为诚信的标志、形象、品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这就要求要熔铸会计诚信风骨,要在服务产品上讲信誉,在担当社会责任上讲信誉,使会计人才诚信、会计评价诚信、会计信息诚信。因此,诚信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尤其重要。
 
  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的国家战略,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的领导意愿,注册会计师诚信度的社会公众期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十年的时间里打了一场诚信建设的攻坚战,将行业锻造成为社会极力追捧、行业高度自信的金牌行业,向社会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诚信的灵魂。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职业道德作为诚信建设的基础。
 
  2009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被认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掀开的历史新篇章。职业道德守则全面总结和体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以来积累的经验,认真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注册会计师承担独立审计以及相关专业服务涉及的职业道德理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充分研究借鉴了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建设成果,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建立了以道德守则为主体、以质量检查为手段的完整的诚信管理体系。这不仅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重塑诚信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做大做强,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体系的主体,是行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与目标。
 
  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式启动了行业发展最终目标的做大做强战略工程,由此开始了迈入行业图强的征程。2007年5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深切地说:“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走出去,是我心中的一个结,是我白天都在做的梦”;同时,他特别指出,如果不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走出去,将会犯历史性错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的历史使命感,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起来,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出去。
 
  作为做大做强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做大做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积极回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的路径选择是以做大为先导,而做大的主要方式则采用合并。做大做强战略实施开始后,全国各地会计师所合并浪潮不断兴起,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到地处西南的四川,从齐鲁大地到蒙古高原,合并的版图从华北延伸到华东,再扩展至华南,整个中华大地都在构筑着图强的梦想。一系列的合并不仅改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版图,也使本土所由此告别了雏鹰时代,踏上了跻身国际大所的征途。
 
  “走出去”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的标志。在我国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的大力协调配合及引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中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多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布局境外,建立了以本土所为主的分所、成员所、合作所等执业网络。信永中和相继成立香港、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境外分支机构;天职国际在香港吸收设立分所;立信与蒙古国五宝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出资组建蒙古国立信五宝会计师事务所。其服务涉及审计、管理咨询、税务服务、会计外包、中外准则转换、境外工程等,服务的地区已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走出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构建公平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盼与愿望,这一长达20年困扰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障碍,也在2012年结束之际尘埃落地。继2007年中国证监会取消上市公司特殊审计之后,财政部于2012年完成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本土化转制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拓展,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组织形式不再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特征,从其他国家立法及实际情况看,会计师事务所需由在会计师事务所专职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共同设立,而不能由机构设立;而且,这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通常采取的发展成员所的作法也不相符。
 
  2012年3月31日,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普华永道高级顾问大卫艾尔顿时指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认真履行入世承诺,高度重视“四大”合作到期之后的规范发展问题。对“四大”转制将坚持合法合规原则,转制工作将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发布转制方案;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鉴于“四大”的历史贡献、作用和需要,充分考虑中外双方合伙人的合法利益,在过渡期内制定办法稳妥过渡。“四大”在全球均采用成员所模式,中外合作方式不符合国际惯例。本土化是方向、是潮流、是趋势,是规律,“四大”转制不可逆转。财政部将继续支持“四大”中国成员所依法规范发展,促进中国各类事务所健康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2012年5月2日,财政部、工商总局、商务部、外汇局、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专制方案》。随即,“四大”转制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随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完成,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成为历史,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也宣告终结,一个公平有序的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市场在中华大地诞生。
 
  对于我国众多新社会组织之一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其履行专业职能的同时,党中央赋予其新的历史任务,即为探索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当探路者和先锋队。而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其高智慧特征,为破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难题,向党中央和社会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际,党中央选择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试验田,以其探寻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突破口。
 
  接到这一历史重任,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2009年10月15日,财政部党组作出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兼任行业党委书记。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揭牌暨“中国注册会计师党建网”启动仪式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同时举行,中组部有关负责人、时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等出席。由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的集结号开始吹响。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在其成立后,随即要求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党组织。在行业党委的指导下,到2009年12月7日,除西藏因党员人数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外,全国31个省、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党组织成立,先后只用了约90天的时间,创造了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奇迹。随后,行业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四年中一年一个主题:2009年创体制、2010年建机制、2011年强制度、2012年筑网络。在既无基础又无经验的情况下,成功地实现了行业党组织及党建工作方式全覆盖。
 
  仅用四年的时间,将一个极度分散的行业建设成一个紧密的核心组织系统,并创造性地建立了有效的党建工作方法体系,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奇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不仅亲临现场视察,还多次就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的成效。习近平同志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加强党建与推进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促进了行业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了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总结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成就时指出,财政部党组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拓创新,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新社会组织前列。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党建工作实践,为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已成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
 
  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也得到理论界的高度评价。《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及发展实际,着力破解行业党建工作中面临的功能准确定位难、路径有效选择难、组织建设推进难、工作活动开展难等难题,在发挥行业党建工作和行业基层组织功能作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党建经验之所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关键在于它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专业领域行业党建工作面临的许多普遍性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专业领域知识分子群体党建工作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为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的华彩乐章,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地位,也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了示范意义,更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装保障。
 
  2010年10月19日,第21届国际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外代表有近500人,会议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这是中国会计革新技术,从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转型的探索实践”
 
  中国会计信息化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化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从单纯的技术应用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委员会由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十部委组成,几乎涉及所有的财经监督与管理部门。其规格之高,门类之齐全,前所未有,充分显示了我国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与决心。
 
  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是旨在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及智力支持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组织,明确地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即:力争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建立由政府指导并组织推动、单位主动参与并具体实施、市场积极响应并配合支持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以企业提供标准化信息为基础,方便使用者高效利用信息的数出一门、资料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以XBRL国家分类标准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打造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育为社会提供高质量软件产品、技术及咨询服务的会计信息化产业。
 
  会计信息化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打响了会计信息化的攻坚战。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管理与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教育与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信息人才建设;推进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建设。意见还指出,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响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有力支撑,是顺应会计行业发展战略、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会计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是顺应维护国家利益使命要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度和协调的必然选择。意见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指导与总体规划;积极推动会计信息化立法建设,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法律保障;加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筹兼顾,既要把握标准的前瞻性,又要考虑标准的实用性,有步骤、有计划地构建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建立国家扶持、单位鼓励、个人参与、选拔、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合格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2010年,是中国会计信息化发生新转折的一年。10月19日,第21届国际XBRL大会在中国召开,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XBRL国际组织、XBRL美国地区组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卷交易所、在美上市公司、部分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和软件公司等近500人参加会议。会上,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施行,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两套标准的发布,为构建科学完善、国际通行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
 
  出席会议的时任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军指出,通用分类标准的发布实施,是我国继发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之后的又一系统工程,标志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为何将XBRL上升到如此战略高度?从XBRL的功能看,XBRL是一种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深度应用的产物,实现了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融合,代表了会计及相关领域向着信息化时代的转变。
 
  XBRL技术产生于会计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目前会计依然是XBRL应用最为成熟和成功的领域;世界各国的XBRL应用项目证明,以会计领域为切入点,推动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能够形成不同领域的最大合集,有利于XBRL的深入应用和长远发展。